上了“先用后付”的当
“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目前,要论上当比较多的,“先用后付”必有一席之地。
“先用后付”,一种新型的支付模式,购物时无需付款即可下单,商品确认后收货后再付款。如今,多个电商平台都提供先用后付服务,更长的付款周期、免除利息、申请方式简单、门槛较低,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先用后付成了很多购物平台的默认支付方式,一不小心就选择了先用后付。
然而,这种看似方便的支付模式,却隐藏着诸多陷阱。一不小心,消费者可能会陷入其中,等收到扣款通知时,才恍然大悟。互联网上被“先用后付”忽悠的人不在少数,不少网友表示“没有看清”、“前一单关了就以为后面这单也关了”,最后发现自己先收到了一些东西,过段时间又收到了扣款通知。月底打工人,遇上“先用后付”扣款通知,看着可怜巴巴的钱包,心情愈发悲凉。
诚然,“先用后付”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部分消费者因为即时支付带来的消费压力,但是目前看来,更多时候“先用后付”可能不是缓解压力,而是增加压力。一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先用后付额度高达2万元,没有考虑消费者偿还能力进行消费额度限制。在支付设置中,“花呗”被设为首选支付方式,扣款顺序排在第一位。
消费者一旦因支付账户余额不足或其他可扣款渠道不可用等原因导致扣款失败给商家造成损失,电商平台及其关联公司或保险公司会对商家损失进行代偿后,从消费者的支付软件各类扣款渠道中划扣相应款项金额至指定账户。逾期或追款失败,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信用登记和账号的正常使用。当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足以支付“先用后付”账单时,不仅影响个人信用,更可能导致赔偿和法律纠纷。
对于“先用后付”是否该取消,需要综合考虑。一方面,“先用后付”有其合理性,对于暂时手头不宽裕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广泛应用“先用后付”,显然没有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而是陷入了激进的功利主义陷阱。因此,电商平台应当尊重消费者,以消费者为导向,而不是以消费为导向,合理规范“先用后付”服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作者 | 唐仁
(注:文章中的图片来源已标明,保留原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