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适道
随着2024年的余额告急,我们即将迎来2025年的大幕。回想过去一年,原本期待中的GPT-5爽约,Brockman险些离席,就连被奉为圭臬的Scaling Law也遭遇了“小插曲”。视频生成领域的“GPT时刻”似乎仍未到来,商业化探索同样是个难题。
以Sora为例,这款年初惊艳世人的产品自发布以来,便遭遇了多次延迟。据传闻,其背后原因包括审查关卡和政府对于安全风险的深入探讨。同时,好莱坞和艺术家们的入驻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更有分析认为,Sora在训练环节对算力的需求比LLM高出好几倍,成本极高,这也是其迟迟未能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成式AI应用虽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各大巨头的热情并未减退。红杉资本计算了AI的预期收入和基建投入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或许正是推动AI技术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泡沫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破裂,因此我们应对当前的“体感”保持清醒。
“黑天鹅”之父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一书中提出了“脆弱推手”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系统中增加脆弱性的“西装革履”的人物或机构。他们可能会用“预测”来规划未来,但对于不理解的事物,他们倾向于忽视。但如果这些“预言家”完全置身事内,其“预测”将影响自身的利害,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例如,包括Greg Brockman等投身AI事业的大佬们,他们或许会夸张炒作,或许会误测时间,但绝不会纸上谈兵。
然而,有些预言确实是“太夸张”了。OpenAI CEO Sam Altman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达了对AGI的期待,称“我们要有‘孩子’了,这是我一辈子最兴奋的事情。”然而,关于AGI的预言究竟有哪些?想要实现还差几步?《商业内幕》的一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文章作者Alistair Barr认为,所谓的“预言”往往会出现“方向”正确但“时间点”错误的情况。对于AGI的预测,背后关系着数万亿美元的投资,无疑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哪些是真实可行,哪些是过度炒作。
文章提到,如果目前无法突破技术瓶颈,那么短期内实现AGI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今,Google、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的回应都未能给出明确答复。有趣的是,Alistair Barr解释了Sam Altman为何“嘴硬”。一方面,如果OpenAI实现了AGI,则有望摆脱微软的“控制”。另一方面,Altman的AGI目标更像是一种愿景,就像马斯克对火星移民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执着——即使一次次错过预测时间,却总能点燃团队的热情。
文章还提到,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摩尔定律的魔力正在逐渐消退。同样地,AGI的到来也并非迫在眉睫。Scale AI 创始人兼CEO Alexandr Wang的演讲中,将现代AI时代分为三个阶段,并指出了迈向AGI的五大挑战:数据墙、评估过拟合、Agent不可靠、芯片和能源以及国际竞争。
尽管AGI被视为人类追求的“圣杯”,一旦实现,世界将被彻底改变。但无论是在2年后、3年后、还是5年后、10年后,终有一天AGI会实现。那么,现在留给人类“转型”的时间还有多少?或许,预测未来不如预测“脆弱”。正如Sam Altman所言:“我从不祈祷求神站在我这边,而是希望自己站在神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