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在市场化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报酬需要在微观层面搭建一系列机制。比如,工资上涨需要多方协商机制,如何搭建合理的工资协商机制应成为关注的重点。许多企业和专家往往将提高劳动报酬简单地视为企业成本的增加,甚至担心损害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实际上,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使劳动者增强消费能力,改善生活水平,这是一个正向循环,长期来看,更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报酬不可能一蹴而就。过快提高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特别是政府部门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确定的最低工资、企业工资指导线,也需要充分考虑其与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水平的匹配。各地区各部门对此的审慎权衡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无能为力。现实中,提高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和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政策虽然不会直接提高劳动报酬,但会改变约束条件,从而缩小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经济学家们已经就此提出了多种建议,如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提高农村居民医保补贴力度、直接给低收入者发钱等。我们注意到,此前出台的增量政策已经对此有所涉及,但各级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还可以更大,惠及的人群也可以更多。